谁说“超级算力”只能待在实验室?
10月24日,全球首款类脑算法智算体——“智者一号”亮相,打破这一常规,它的个头只比迷你单门冰箱大一点,肚子里却装着实打实的“超级算力”。
因为它的出现,超级算力从“云端”落到“身边”:作为可移动的开发平台,往后千行百业、普通家庭都能用它来定制专属的智能服务。

“智者一号”蕴含哪些“科技玄机”?羊城晚报记者24日前往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一探究竟。
“把超算装进小冰箱”:体型小,能量大
“我们终于实现了将超级计算能力‘装进小冰箱’的设想。”广东省智能院智能计算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珠海横琴新近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磊这样形容这款产品。
这款“小身材”却蕴藏“大能量”的智算体,出身“硬核”——由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两家孵化企业联合打造,是可轻松搬进办公室、实验室乃至家庭的超小型移动智能超算平台,彻底打破了高端计算的场景局限。

虽体积小巧,配置却拉满。聂磊介绍,“智者一号”在仅为迷你冰箱大小(不到1立方米)的空间里,集成了1152个CPU核心,4.8T内存保障训练模型有效加载,204T存储容量,足以支撑一个中大型企业的本地化训练数据。
而让“智者一号”真正“出圈”的,是机身内那颗模拟人脑运作的“智慧核心”——独特的直觉神经网络(INN)类脑算法。

广东省智能院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燧人(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江解释道:“传统AI就像个‘黑箱子’,只给答案不说原因。而我们的算法让AI具备了‘说理能力’,它不仅能给出判断,还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判断。”
这种能力使得“智者一号”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仅需少量数据就能掌握规律,可持续学习新知识而不会忘记旧技能,还能同时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
同等训练量:
硬件成本降一半能耗降九成
依托INN算法的核心支撑,“智者一号”彻底摆脱传统智算平台高耗低效的桎梏,直接迈入“节能又省钱”的全新运行模式。
聂磊介绍,在运算效率上,其表现尤为亮眼:在单节点CPU上,训练百亿token任务,“智者一号”仅需30小时,每秒能处理10万token;进入推理阶段,速度更是飙至每秒50万token,性能媲美需要多张高端CPU的传统算力集群。

成本和能耗的“减负”效果同样显著:上述训练量,硬件成本从传统超算平台的325万元大幅压缩至150万元,直接降低近一半;能耗从19000瓦锐减至2000瓦,降幅高达九成。
更让人惊喜的是,就算满负荷运转,“智者一号”的设备温度仍能稳定控制在70摄氏度以内。聂磊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把一座大型图书馆的藏书和检索能力,完整地放进了家里的书柜,而且这个书柜还特别省电、安静。”
超级算力:
从超级机房走向千行百业
清晨落座,“智能办公搭子”就递来一份“贴心作业清单”——
项目进度、待开会议梳理清晰,连下午对接的客户资料都提前备好;
场景切换到家中,它又秒变“居家多面手”:实时监测老人血压、睡眠数据,稍有波动便即时预警;
摸清孩子学习脾性后,会为偏爱动画学数学的娃筛选趣味教学视频,也会针对记混单词的难题,调出谐音记忆卡,活脱脱一位“私人定制家庭教师”;
走进医院,它还能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辅助完成诊断分析,提升诊断效率与精准度……
谈及“智者一号”的开发应用前景,蔡江这样描述: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专属的智能伙伴。
“类脑算法和硬件设计的‘双突破’,意味着超级算力真的走出了超级机房和大型超算中心,有望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聂磊进一步补充道。
除了高效处理语言模型这类常规任务,“智者一号”还能轻松拓展至视觉分析、生物医学推理、多模态融合等多元应用场景,为千行百业破解“数据少、算力缺”的难题提供了全新解法。从此,智能应用无需再局限于“千人一面”的通用模板,而是迈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新阶段,真正成为陪伴个人、助力企业的“专属数字伙伴”。
“新对话”
个人可官网下载免费版本试用
企业版采购价一套大约350万元
羊城晚报:市民能怎么使用到这一项超级算力服务?一套机子卖多少钱?
聂磊:近期在珠海横琴新近纪智能公司的官网上,大家就能下载免费的个人版来试用,试用训练写作、图像生成等功能。对于企业、包括科研单位、学校,我们推出对应的企业版,大概350万一套系统。
羊城晚报:“智者一号”经历了怎样的研发过程?未来应用层面预计会遇到哪些挑战?
蔡江:整个算法的研发,经历将近20年的研发历程。我们选择了一条跟经典人工智能方法不一样的方法,这个过程中没有同行者。未来把我们的算法走向产业化,最大挑战在于我们要从“0”建立一个生态圈,让很多不了解这一产品的人员和我们共同携手做更丰富的应用、更丰富的开发部署、更丰富的实践,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算法生态,形成全世界的人一起来做这件事,一起把它推向更高的高度。
记者手记
超级算力装进移动“小冰箱”
藏着智能生活的未来
初见“智者一号”时,我着实有些意外——这台尺寸堪比迷你单门冰箱的设备里,竟装着能打破行业瓶颈的“超级算力”?此前探访超算中心时,我所见的都是占满整间机房、噪音轰鸣且电费高得吓人的“庞然大物”,这样的高端算力,对多数企业乃至家庭而言,向来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而眼前的“智者一号”,恰恰改写了对“超级算力”平台固有印象。
传统的超算,好比“喝油如喝水”的重型卡车,虽说载货能力强悍,但油耗、保养成本也高得吓人;“智者一号”则截然不同,它更像一台灵巧、接地气的混动轿车,同等训练量,算力丝毫不减,硬件成本直接减半,能耗降九成。开机运行时,40分贝的声响,就像人在轻轻说话。小巧的体型还能让它轻松进驻办公室、实验室,甚至寻常家庭。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是它那颗“会思考”的“类脑心脏”——INN算法,少量样本,就能完成高效学习,还能讲清推理逻辑……看着这样的小机器,我有点感动,“智者一号”的诞生,不只是一次单纯的技术突破,更像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高端智能走进寻常生活的大门。未来,在它的加持下,或许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智能服务,而这,正是科技最动人的模样吧。
什么叫token?
在AI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token(令牌)是文本数据的最小处理单位,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标点符号。
比如一句话“猫能吃常温鸡肉吗?”,在AI处理时可能会拆成“猫”“能”“吃”“常温”“鸡肉”“吗”“?”这7个token。AI训练或推理时统计“处理token数量”,本质就是在计算它处理的文本片段总数,是衡量AI语言处理效率和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统筹 | 黎秋玲 宋金峪
文|记者 黎秋玲
图 | 记者 张瑞柠
视频︱张瑞柠 王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