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吴珊
全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几万名赛事保障人员在幕后默默坚守。他们的三餐由谁守护?要为几万人提供一日三餐甚至加餐,需要多家经验丰富的配餐企业协同完成。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广州天河区的一家供餐企业,走近这群“幕后的幕后”工作者。
凌晨两点多,整座城市还在沉睡,这家大型集体配餐企业已亮起灯火。为了让保障人员准时吃上一口热乎饭,这里的员工已开始为早餐忙碌。
进入后厨前,必须全副武装:穿好防护服,戴齐口罩、发帽、手套和鞋套,仅露出双眼,再经过两次风淋和层层检查。上午9时30分左右,饭菜香气开始弥漫,流水线旁的工人已准备就绪。随着传送带缓缓移动,餐盒依次经过每位工人面前,勺子一起一落,一道菜品稳稳落入盒中。不同工人负责不同菜品,待餐盒行至终点,已是菜式俱全。
为锁住温度,分装好的餐盒还要经过二次加温,达到标准出餐温度后,再由工人打包装入大型保温箱,送上保温餐车,发往各个场馆。
工作人员的餐食虽非山珍海味,却经过精心设计。一份早餐餐单显示:250克主食(干炒牛河、鸡蛋肉丝炒面等,每日不同)、一个鸡蛋、100克粗粮(甜玉米、红薯等,每日不同)、两款糕点(10种不重样),外加一份纯牛奶或豆奶。
午餐种类更加丰富,包括一个主荤、两个副荤、一份青菜、一份主食、一份杂粮、一个水果、一瓶饮料、一盒牛奶以及一包小菜。菜式包括豉汁排骨、宫保鸡丁、油焖大虾、小炒牛肉、红葱头焖鸡、糖醋锅包肉等,餐食还进行了清真餐与非清真餐区分。
食品安全更是毫不松懈。在公司二楼,专门设置了留样室。“每餐每款菜品都必须留样,进行关键点控制。”正在取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检测机构人员还驻点抽样,构筑起多重安全防线。
不出现餐品错漏、能够准时送达,是对供餐企业的重要考验。“天气情况、交通情况等,都要提前考虑,才能保证餐食按时送到。而多备几份,也是应对突发情况的常规操作。”企业负责人向平贵认为,承担大赛工作餐对于企业,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很光荣,也很有压力,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