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采集仪式日前在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完成,标志着赛事筹备进入关键阶段。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分会场之一的广州南沙区已完成武术套路和群众网球赛事场地升级改造,城市氛围营造、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同步推进。
目前全运会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南沙赛区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根据赛程安排,11月7日至10日将在南沙体育馆举行武术套路比赛,11月15日至20日在南沙国际网球中心举行群众赛事网球比赛。
记者在南沙城区看到,主要道路、人行天桥等公共场所均已布置全运会标识,城市氛围日益浓厚。在筹备赛事过程中,南沙同步推进城市环境提升工程,使赛事筹备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作为大湾区重要增长极,南沙通过承办全运赛事推动场馆升级、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据观察,赛事经济效应正在显现,对区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迎全运,两大体育场馆窥见“精致赛区”
记者了解到,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的场馆刚完成升级改造。据悉,今年在此举行的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吸引了包括张帅在内的多名知名选手参赛。
作为全运会群众网球赛事举办地,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经过改造后,场地数量从原来的18片增加到32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网球中心之一。场馆新增了6片室外硬地、3片室内硬地和5片天然草地球场,现已具备硬地、红土、草地三种国际标准球场,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全类型场地的网球中心。
据统计,南沙区网球场地与网球人口占比达0.5%,这一数据高于广东省平均值和港澳地区,反映出当地网球运动发展水平。
另一处比赛场地南沙体育馆也完成升级改造。据悉,体育馆前的文体广场以黑、灰、白三色勾勒出波浪形图案,与海螺造型的主场馆形成呼应。改造工程总面积达19587平方米,包括声光电系统、木地板、座椅等核心设施均已更新,体现了绿色、智慧的改造理念。
场馆固定看台座位增至6031个,另配备2506个活动座位,既能满足赛事需求,也为赛后举办文化演艺活动预留了空间。场馆周边还建成了3.3公里长的生态慢行系统,沿蕉门水道串联起江景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运动空间。
提品质,推动城市形象多面提升
在城市环境提升方面,南沙20公里海岸线改造工程于国庆前对外开放。这条串联多个景观区的海岸线迅速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
南沙滨海大道段规划建设了七个主题公园区,通过分段设计形成景观变化丰富的滨海长廊。南沙湾段重点打通了5公里滨海慢行道,升级改造六大区域,新增38处便民设施。
记者在现场遇到从番禺前来游玩的李先生,他表示新建沙滩交通便利,已成为家庭出游的新选择。这条海岸线连接了南沙多个功能片区,划分出骑行、步行等不同活动区域,满足多样化休闲需求。
在中心城区提升方面,截至9月底已完成22处道路绿化改造,新建8处口袋公园,优化绿地面积约21.32万平方米,改造桥下空间6.25万平方米,建成4处儿童游乐场所和4.66公里缓跑径。
近期建成的蕉门岛公园凭借白沙滩特色受到市民欢迎,多个特色主题花园也相继完工。多个桥下空间被改造为运动场地,包括匹克球场、篮球场等,增加了市民活动空间。全区30个公交站亭完成升级,增设了电子显示屏、智能降温系统等设施,改善了市民候车体验。
拼经济,把“赛事主场”变“消费主场”
在经济效益方面,南沙着力通过赛事带动消费增长。据观察,“票根经济”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今年8月在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举行的足球赛事吸引了超过25000名观众,体现了体育赛事对人群的集聚效应。
为充分发挥赛事带动作用,南沙整合文旅资源推出体育旅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在南沙举办的CBA常规赛场均上座率超过60%,累计观赛人数3万余人次,带动消费超千万元。某商业赛事VIP套票在48小时内售罄,显示出体育文旅市场的消费潜力。斯诺克公开赛期间,周边商场通过配套活动实现客流增长62%,赛事对夜间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南沙区住宿餐饮业增长27%,前5个月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22.4%,文旅体育市场保持活跃。通过将赛事场地转化为消费场景,南沙正积极探索通过体育赛事促进消费升级的发展路径。
文|记者 江皓轩 通讯员 南沙区宣
图|刘伟 王敏杰 南沙区宣提供
下一篇:60秒速览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