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种“吸引力”尤为突出。10月22日至2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澳门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产业领军者与青年才俊汇聚一堂,共同探索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此次大会不仅是对过往人才工作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未来人才战略方向的确定。此次大会,记者从三个关键词,探寻大湾区“人才引擎”新动能的深层逻辑。
关键词一:政策创新
——以制度松绑释放人才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抓手,全面系统谋划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
回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不难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始终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为核心导向,构建了覆盖人才“引育留用管”全周期的政策支撑体系。
在前两届大会上,粤港澳三地青年人才代表发出共建“人才湾区”倡议,建立起粤港澳人才交流合作同心桥。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9+2人才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成为打破区域人才壁垒的关键举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交流与合作、联合招引人才、共同构建人才服务平台等领域建立了统一标准,实现了人才跨域流动从“个案协调”到“规则统一”的转变。
部省合作机制为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人社部与广东、香港、澳门有关部门签署《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合作备忘录》,推出了跨境执业、博士后联合培养、建设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等20项创新举措,为粤港澳人才合作搭建了顶层框架。
同时,“高层次人才审批权限下放”“外籍人才工作许可跨省通办”等先行政策,让制度松绑的红利覆盖了人才发展的全链条。在评价体系改革方面,大湾区展现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智慧,推动评价标准从“看学历”向“看能力”“看贡献”转变。这种“政策跟着人才走、服务围着人才转”的设计,是激活人才创新活力的核心密钥。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国内区域人才竞争,广东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强化人才高地特色,加快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2025年推出的“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不仅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补贴、免租人才公寓、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还打破了跨区域职称评审壁垒、简化了外籍人才工作许可流程,推行“一人一策”的定制服务。这套“组合拳”成效显著,仅半年时间就吸引了超过百万的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让制度红利转化为了人才集聚的“加速度”。
关键词二:产才融合
——以产业根基筑牢留才平台
“我们不仅要让海内外人才读懂‘来广东的政策温度’,更要让他们看清‘广东产业的需求坐标’。”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宣讲团的推介直指 “产才双向奔赴”。
这场人才盛会绝非单点发力,而是将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蓝图化作“机遇邀请函”。大会期间,广东配套了主题宣讲、粤澳青年创业推介会以及3场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活动,从政策解读到岗位对接,每一项安排都紧扣“以产聚才”。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早已参透“产业是土壤,人才是种子”,唯有找准产业落点,“种子”方能扎根。从广东的产业人才布局中不难发现:围绕20个战略产业集群,171条 “产教评” 技能生态链串联800余家企业与院校,年输送超10万人次技能人才。
“背靠大湾区,能把研发成果推往全国、全世界。”2017 年香港创业青年麦骞誉的机器人公司,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开放市场,让实验室构想落地。这既是个人成长,更是 “以才兴产”的注脚:人才智慧融入产业,创新便能点亮前路。
为延续这份“双向奔赴”,广东建大湾区人才港作“一站式管家”,以人才高交会、青年对接会等铺路;“2+4” 国际人才驿站持续扩容,成全球人才“港湾”。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产才共生 “上保险”,让人才 “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正是“产业有空间、人才有舞台”的格局,叠加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关键词三:湾区协同
——以开放格局汇聚全球智慧
凭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优势,大湾区通过政策创新、机制对接、平台搭建,推动人才协同从“一地引才”升级为“全域聚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以规则衔接为核心,三地人才协同机制持续深化:在广东,超8000名港澳专业人才在粤便利执业;“一试多证”覆盖9个职业(工种),5799人次获证助力跨境就业;2025年首次实施“香江学者计划(湾区项目)”“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湾区项目)”,29名广东博士后赴港澳名校,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契合产业需求,广东在站博士后超1.7万人。 广东还构建“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体系,2025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吸引超7000个海内外项目,其中1700多个来自港澳。目前,超20万名港澳居民在粤工作生活,超35万人次参保。
粤港澳大湾区以政策破壁垒、产才融搭台、协同拓空间为支点,撬动人才发展“乘数效应”。随着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推进,这片热土正以更开放格局整合三地优势,成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天堂”,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注入澎湃动力。
统筹|周聪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