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AT0914、AT1018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优化》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这一重点片区开发建设迈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金融城东区位于天河区东南部,西至车陂南路、北至黄埔大道东、东邻深涌、南临珠江。片区坐拥3公里开阔的珠江南向望江界面,是广州活力创新轴与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的重要交汇节点,承载着提升城市能级、塑造滨水形象的战略使命。本次规划围绕“城央水岸示范区、科创总部集聚区”总体定位,着力构建集约高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空间。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构建高效发展新模式
规划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整合存量空间资源,推动土地复合高效利用。通过优化用地布局,重点增加临江优质产业空间,为科创总部集聚提供优质载体。目前已吸引澳门银行、酷狗、中建四局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本次规划还通过挖潜新增临江近地铁的优质产业地块,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发展动能和集聚效应。
规划践行集约节约理念,采用市政设施组团化模式,通过精细化设计实现多重功能有机整合。将原有“1地3设施”优化为“1地6设施”,新增集中供冷站、消防站及口袋公园等功能。集约节约用地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有效化解邻避效应,为高密度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模式。
统筹空间形态与功能,塑造高品质城央水岸
规划着力提升黄埔大道等主要道路界面形象,对沿线建筑形态与功能布局进行系统引导。结合地铁站点周边区域优化商业与公共服务功能布局,营造活力便捷的街区氛围。通过增加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全面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城市设计导则同步完善,强化对建筑形态、公共空间等的精细化管控,塑造协调优美、富有韵律的城市风貌。
在交通方面,规划重点推进临江大道东延线建设,打通沿江交通廊道,提升东西向通行效率。完善慢行交通系统,优化人行天桥、滨水步道等设施。增设码头及渡口,强化珠江两岸联系,结合北帝沙岛生态资源,塑造宜居宜游的活力滨水空间,构建“水陆联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本次规划优化通过系统推进用地梳理、市政集约、品质提升和交通完善,为金融城东区建设“城央水岸示范区、科创总部集聚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该区域将以更创新、更开放、更宜居的面貌,成为广州滨水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