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罗清峣 梁正杰 实习生 曹茜
清晨7时许,佛山市高明区荷城广场已经热闹起来。老人们在这里锻炼、下棋、聊天,笑声在晨光中交织。一个年轻人骑着电单车驶来,前座放着一把椅子和一个发旧的工具包。他摆好椅子,微笑着招呼第一位客人。这场义剪,他已经坚持了一年多。
年轻人叫梁金铭,生于2003年,是一名理发师,如今已为三千多位老人义剪过。他擅长将“王嘉尔发型”复刻到老人那儿并记录下来,这种反差萌让他收获一批粉丝,作品总点赞量已超两百三十万。而对老人们来说,这把剪刀更像一种陪伴,让清晨多了一份温度,城市多了一点善意。
梁金铭喜欢佛山的节奏,也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他计划明年开一家更大的店,招更多年轻理发师,“到那时,大家一起去义剪”。
一把剪刀,老人“爆改”王嘉尔
刘奶奶(化名)戴着草帽、拖着装菜的小车路过,停下问:“剪头发系唔系免费噶?”听到“免费”的回答,她笑着坐下。
梁金铭熟练为她披上围布,推子贴着鬓角滑过,再用剪刀修整前额。十几分钟后,刘奶奶拥有了一个“美式前刺”,刘海轻轻立起,额头干净,整个人清爽又年轻。
2020年入行,梁金铭现在已有自己的理发店。门口招牌写着“专业剪王嘉尔同款发型”。他把这份潮流带进了社区。去年7月底开始,他在早晨出摊义剪,为老人们剪出“王嘉尔同款”“美式前刺”“微分碎盖”等年轻款式。
李大爷就是常来的一位。“这小孩很好,态度特别好,周围的人都来找他剪头发!”李大爷已经记不清在这剪了多少次头发,“几十次吧,剪得好,又有耐心!”
梁金铭喜欢王嘉尔发型的那种干净气质,“这个发型大众面,精神又好看。”于是他也给老人们选择了同款。很多老人其实并不知道王嘉尔是谁,但他们喜欢这种“年轻气”的感觉。李大爷笑着说:“剪剪头发,整个人精神好多啦,看起来没那么老气啦!”老人们渐渐习惯这种潮流。“之前有位老爷爷还专程跑来,说要剪个年轻的‘飞机头’,我也帮他剪了。”梁金铭告诉记者。
去年8月底,梁金铭第一次把义剪的视频发到网上。“老人爆改王嘉尔”的反差让视频骤火。如今,他的短视频粉丝已超过3.8万,最高一条视频点赞量突破50万,总点赞量超230万。网友戏称:“收手吧,街上全是王嘉尔。”
至今,他已为三千多位老人服务过。“最久的时候,老人要排队等两个钟。”梁金铭回忆。
一个红包,道出陪伴的故事
在梁金铭出现之前,李大爷通常两个月才剪一次发。现在,头发一长,他就会从家里步行20多分钟到荷城广场,来找他的专属发型师。“对我们农民来说,免费剪一次头发就省下十块钱,十块钱能买三斤米。”朴素的生活在朴素的语言中敞露。
李大爷一个月退休金是四位数。“我也不出去啦,就买买米、买点东西。对老人来说,这就是意义,平常没人陪,剪个头发,有人聊聊天,还帮我们剪得干干净净。”在梁金铭的义剪摊前,老人与年轻人之间不再拘谨,他们越聊越开。“他来了之后,这里热闹多了,很多人都找他剪头发。(没出现的时候)大家会等他,有时候甚至等上个两天。”李大爷笑着说。
梁金铭说,平时在社区里看不到几个年轻人,很多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对他们来说,能有个年轻人在身边,也是一种陪伴。资料显示,荷城街道常住人口约31.94万人,是高明区人口最集中的镇街之一;全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43%。也就是说,每七八个人里,就有一位老年人。
剪发的过程中,梁金铭和社区的联系也变得紧密。“原来在这边没认识几个人,现在走在街上,大家都会跟我打招呼。”刚开始他做义剪的理由很单纯:“以前我每天都熬夜到很晚,中午才起床。后来想着,不如早起做点有意义的事。其实做义剪,对老人好,对自己也好,就当锻炼。”
慢慢地,他更理解了义剪的意义。“老人们比较省吃俭用,有时候不舍得去剪头发,我帮他们省一点。没有义剪,他们一般两个月剪一次;我在的话,一个月剪一次,他们会舒服一点。”他觉得,在炎热的天气,让老人们清爽一点,就是件好事。
在那个陪他走街串巷的黑色工具箱底层,压着一个已经磨得发白的红包。那是去年一位老人剪完头发后给的。“我在剪头发,他硬塞给我就跑了。”从那天起,这个红包就一直被他带在身边。在羊城晚报“记者帮”的见证下,他第一次打开了它——里面是一张平整的5元纸币。“这应该是老人的一种祝福和感谢吧。”梁金铭说,他一直舍不得花,带在身上,当作一种纪念和陪伴。
想开更大的店,让更多人一起义剪
热度让梁金铭被更多人认识,但他并不因此为常规剪发服务加价。走红之后,他在主页留下微信号方便预约。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上百人加他好友,有人从广州、顺德赶来,甚至从重庆飞来,只为亲自体验一回“王嘉尔发型”。“火”之前,他每天只服务五六个客人;火了之后,他每天也只固定接待十几人,每单价格不变。
“够用了。”他说这句话时很平静,“够用就行,没必要因为热度去涨价。”
面对走红,他依旧是腼腆的:“其实热度有没有都无所谓,我本来(发在网上)就是想记录生活。如果奔着要赚热度才去义剪,那就没意思了。”他拒绝了所有广告合作,连平台找上门的品牌推广也一一婉拒。“今天敢接广告,明天就敢骗粉丝。”他笑着说,语气却非常认真。
如今,他仍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空闲的时候,会到荷城广场义剪十几个老人;店里的生意也稳定。义剪之外,他还会去做别的公益,比如早上5时起床,为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送上一份份热腾腾的早餐。“其实,我也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把早餐送到他们手里的那一刻,我感到骄傲而激动。”
这份骄傲,不只是来自被认可的善意,也是一种归属感。“这个城市让我被更多人认识,我也想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城市。城市因为人们而美丽。”
在佛山的慢节奏生活里,这个来自广西的“00后”理发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步调。他计划明年在这里开一家更大的店:“我对佛山有一种归属感,这里挺好的,节奏慢,人也温和。”
他想把新店开到禅城区,招更多年轻理发师。
“到时候,大家一起去义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