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卤香袅袅。10月18日上午,汕头市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城内锣鼓铿锵、人头攒动,澄海区卤鹅技艺暨创新融合菜品大赛在此举行。15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在180分钟内完成“潮汕卤鹅”“菠萝炒鹅胗”“鹅肉炒饭”三道菜品的现场制作,以舌尖上的较量诠释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这场看似寻常的地方赛事,不仅是卤鹅技艺的比拼现场,更成为澄海区推动狮头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百千万工程”、探索“媒体+”赋能与农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
15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郑淼鑫 摄
选手在180分钟内完成三道菜品。郑淼鑫 摄
以赛促技
舌尖上的传承与创新
澄海狮头鹅养殖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澄海区更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狮头鹅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本次大赛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为主线,设置“潮汕至味金鹅奖”“古法潮卤臻品奖”“潮汕卤味匠心奖”“潮汕风味传承奖”四大奖项,从作品质量(占80%)与实操技能(占20%)两大维度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判。
裁判从作品质量与实操技能两大维度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判。郑淼鑫 摄
比赛现场,选手们手法娴熟、工序严谨,从卤水调配、火候掌控,到创意菜品的风味融合,无不体现着潮汕卤鹅技艺的精髓。裁判长郑创坤在点评中指出,今年参赛作品在保持传统卤味精髓的基础上,涌现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如过去卤汁咸度、甜度、浓度是靠厨师用小汤勺品尝来判断,如今大家精准到用仪器测量,这对推动澄海狮头鹅产业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
菠萝炒鹅胗。郑淼鑫 摄
大赛同步启动“狮头鹅推介周”,设置卤鹅文化展区与创新菜品品鉴区,展出鹅肉酱、鹅肉叉烧包、鹅肉咖喱角等即食类新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需求接轨。在创新融合菜品意向签约环节,平凡职业培训学校与物只卤鹅集团、潮味日日鲜、安鲜食品等企业就三项创新菜品达成合作意向,实现“研发—签约—推广”链条闭环,真正体现“以赛促技、以赛促产”的办赛宗旨。
大赛同步启动“狮头鹅推介周”。郑淼鑫 摄
“媒体+”赋能
助力“鹅”产业展翅高飞
“我们不仅要让卤鹅香飘潮汕,更要让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澄海区副区长蓝宗楷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澄海区狮头鹅年饲养量超800万只,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60亿元,正向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澄海狮头鹅产业城于大赛当天正式启用。该项目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与宝安区工作队的支持下落地隆都,集全产业链服务、文化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将成为狮头鹅产业走向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重要平台。
澄海狮头鹅产业城内人头攒动。郑淼鑫 摄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赛创新采用“媒体+”融合传播模式,通过多机位全程直播,同步开展狮头鹅卤制品、文创产品及隆都镇文旅资源的直播带货。此举不仅实现“媒体+活动”聚人气,更通过“媒体+消费”促转化、“媒体+文旅”塑品牌,为本土农产品拓宽销路、提升品牌影响力注入新动能。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行“情牵鹏澄·共绘鹅图”赠画仪式,澄海区人社局向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澄海区工作队赠送原创画作,深化两地情感联结与协作佳话。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澄海区工作队队长苏建忠表示,将继续支持澄海狮头鹅产业在技术升级、市场拓展、品牌出海等方面实现突破。
文旅融合
从“卤鹅之香”到“振兴之路”
此次卤鹅大赛也是澄海区积极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融合发展新路的生动实践。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近年来,隆都镇依托“潮、侨、红”文化资源,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要素齐全的精品旅游线路。2025年上半年,隆都镇游客量已突破300万人次。
在隆都,店市千年古墟经科学改造后焕发新生,成为集宠物交易、文化展示、休闲美食于一体的网红市集;前美村、后沟村等古村落通过侨宅活化、民宿嵌入、文创植入,打造出兼具历史底蕴与当代气息的文旅空间;和美花海生态园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2024年营业收入2400万元,带动80名村民本地就业。
隆都镇依托“潮、侨、红”文化资源,构建起精品旅游线路。郑淼鑫 摄
据介绍,目前澄海全区已培育7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条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省级精品线路,形成“农为底色、文为魂魄、旅为形态”的融合发展格局。围绕狮头鹅、薄壳等特色农产品,澄海持续打造美食节庆、文化研学、加工体验等增值环节,如盐鸿镇“薄壳美食文化旅游节”、东里镇“樟林林檎文化旅游节”等,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群众受益”。
一场卤鹅大赛,折射出一座城市的产业雄心与文化自信。从技艺传承到产业升级,从媒体赋能到文旅融合,澄海区正以各类优势资源为媒介,推动城乡资源互通、区域协作共进、业态深度融合,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活力和文化动能。
正如蓝宗楷所言:“卤制狮头鹅是潮汕饮食文化的‘活名片’,更是海内外潮籍乡亲共同的乡愁记忆。”未来,澄海将继续深化“粤菜师傅”工程,强化品牌建设、拓展产业链条、激活文旅消费,让“澄海狮头鹅”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个IP、一条纽带、一种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展翅高飞、行稳致远。
南方+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