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文化公园有着38年历史的“汉城”地块已焕新对外开放,被打造为十三行印迹园。记者现场看到,现“汉城”地块已被改造为公共绿地空间,市民可以免费到此散步、赏花。
2024年4月,文化公园曾在微信公众号“广州文化公园”发布原汉城及百花剧场地块空间改造需求调查问卷的推文。当时记者就此走访,看到“汉城”外围有几处仿汉建筑,门前有两座石兽挺立,但大门紧闭,内部被用作公园临时的物品放置处。
经过1年多,记者重新走访发现,改造后的“汉城”地块改造为公共绿地,打造了十三行印迹园;保留了标志性的仿汉外墙,门阙上朱雀兀立,门前的石兽挺立,四只伏地辟邪石兽(狮虎羊驼)仍在。原有的部分外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带有坡度的草坪,草坪有多张长石凳,周围有多株大树。
另外,改造后的“汉城”地块还打造了紫藤苑,用作紫藤科普空间。在这里还能找到中国紫藤从广州到海外的历史。
紫藤苑外有一处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有两侧走廊装有钢铁镂空的拱形框架,记者留意到内置了灯光。在走访期间,有不少市民到此散步、拍照。
文化公园“汉城”于1987年1月底开放。据《羊城晚报》在1987年1月24日的报道,“‘汉城’占地近八千平方米,是一处通过仿汉活动展示汉代社会风貌的旅游娱乐场所。门票二元,日夜开放”。
记者梳理发现,“汉城”曾举办多项歌舞表演,展览等活动,最为吸引人的活动莫过于“斗鸡”。主持“斗鸡”活动的人还是河南开封斗鸡协会的会员。“斗鸡”所用的鸡也是来自河南开封的良鸡。
20世纪90年代,“汉城”接戏,粤剧小品《三戏剥皮王》在“汉城”取景拍摄。在1992年,香港亚视董事局主席林百欣还决定租用广州文化公园内的“汉城”,租期30年,以用作古装片拍摄的外景。
2014年8月,“汉城”被出租用作电器城一事引发社会关注。2015年2月,文化公园曾就“汉城”升级改造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在走访当天,记者发现,与“汉城”地块相隔不远的原百花剧场地块仍在围蔽改造施工中。
文、图、视频|记者 马思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