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驻京记者王莉报道:海关总署10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下降0.2%。
“9月当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增长8%。”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9月份,我国出口、进口已连续4个月同比双增长。今年一、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三季度增长6%,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王军表示,今年以来,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我国货物贸易顶住了压力,实现了平稳增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其中,外贸大省挑大梁的作用持续发挥,前三季度,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进出口合计增长5.2%,对全国进出口增长的贡献超过八成。
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我国制造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不断走俏国际市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风电出海跑出了“加速度”,出口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增长了23.9%。此外,我国出口的龙舟、木雕、剪纸等非遗产品加入了当代的潮流元素,“老手艺”焕发了新活力,在海外广受欢迎。
近年来,不少国货“潮品”变成了全球“爆款”,受到海外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亮点。王军介绍,前三季度,我国出口节日用品、玩偶、动物造型的玩具超过了500亿元,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就有许多属于国货“潮品”。
“这些产品火遍全球,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彰显的是外贸企业的创造力,依托的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王军表示,盲盒公仔、模型手办等融合了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都是中国原创IP潮玩。我国的玩具企业借助3D打印技术,将新品开发周期从15天压缩到了3天,实现了从规模领跑到实力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