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新质生产力学术交流会暨2025年教师节感恩活动”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应用中的深度融合,并向在相关教育领域默默奉献的教师群体致以崇高敬意。
活动吸引了来自文博机构、测绘领域、高校院校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及从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进展与实践经验。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市林业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一级调研员李录春等嘉宾出席活动并致辞。他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保护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作了题为《基于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化遗产考古与保护》的主题分享,结合技术前沿与真实案例,系统阐述了遥感与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的识别、监测、修复和展示等方面的关键应用与价值。
在随后的学术交流环节中,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陈邵峰、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主任李红波、深圳大学教授朱家松、中山大学教授郑君雷、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啸、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黄青松、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熊友谊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产学研用共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生态”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整场交流讨论热烈、观点碰撞频频。活动尾声,与会嘉宾共同体验了“重返1945胜利时刻——广州中山纪念堂受降典礼”AR沉浸式项目,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沉浸式感受历史场景,生动展现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魅力。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人工智能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学术对话,更是一次致敬师恩、汇聚智慧、凝聚共识的重要活动,为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能。
文|记者 孙牧 通讯员 刘慧鹏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