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化橘红第一村”茂名大岭村,橘红花开如霞,引得游客纷至沓来。那一片片绚烂的橘红花,成为村庄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橘红果熟之际,更是给村民带来了满满的收获和财富。村民们精心照料橘红树,收获的橘红果不仅畅销市场,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的生活日益富足。这里的橘红文化与美丽风光相得益彰,既传承了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茂名乡村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翔闵 通讯员 杨礼圣
走进茂名化州市平定镇,青山绿水间,大岭村的千年橘红树已结满青绿喜人的果子。这个以“中华化橘红第一村”闻名的古村落,将生态农业、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花开引客来,果熟富民生”的振兴之路。
千年橘红,织就产业新图景。大岭村的化橘红种植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村内三棵被称作“橘红祖树”的百年古树,见证着“中华化橘红第一村”的发展历史。如今,该村2000余亩化橘红基地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每年三月,“化橘红赏花节”如期而至。15公里花海长廊如雪覆野,非遗展演、美食品鉴等活动轮番上演。游客可沿木栈道深入橘林,在文化广场体验古法加工技艺,临走时带上几盒正毛化橘红——这种被《本草纲目》记载的药材,如今已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红绿交融,绘就文旅新底色。作为化北革命老区,大岭村巧妙串联“七烈岩”“罗江战役遗址”等红色地标。村史馆里,一张张老照片讲述着“橘红产业如何带动村民致富”的故事;田间地头,农旅融合项目让游客在采摘体验中感悟乡村振兴的脉动。“我们要把花香变成‘留客香’。”村支书介绍,通过打造金岭塘湿地公园、农家乐集群等配套,游客人均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1.5天,带动民宿入住率超80%。
四季皆景,激活乡村新动能。春赏花、夏摘果、秋珍藏、冬品悟——大岭村以四季为轴,举办赏花节、丰收节、橘红文化周等主题活动,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农特产品现场销售额超500万元,“小花朵”撬动“大经济”。
此外,大岭村围绕化橘红打造全季旅游,春季摄影大赛吸引万人“追花”,夏季亲子研学团体验古法烘焙,秋冬橘红炖汤、围炉煮茶成网红项目。创新推出的“橘红认养计划”更让都市人远程参与种植,手机扫码即可查看果树长势。这种“云认养”模式已带动300多户村民增收。